依然可以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呢?
产业升级转型,不是简单的说“转”就“转”的事情,而是需要很多行业配合与支撑。题主说日本经济停滞20年,其实这点不假,但是换句话说,我认为日本在“蓄力”而已。如今日本经济已经有复苏的兆头,这些就是前20年的蓄力。日本模式固然有日本模式的缺点,但是不乏优点。思维的固化虽然是影响日本产业转型,这也是本世纪初日本经济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日本公司在这20年,都实现了“换血”,公司内部的许多管理层也逐渐在脱离“固化思维”的老一代。我想先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日本企业是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的。
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建筑行业是比较传统的行业,千百年来都有“建筑”的存在,我想以这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为例子,更有冲击力。我最开始想以“制造业”为例子,可是仔细想了一下,太多人说制造业了,原本日本制造就很强,上个世纪末就有工厂实现了自动化,所以没有必要再提。相反,建筑行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更加容易与我国进行对比。所谓的产业转型升级,其实指的就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我要说的例子就是“小松”公司与日本国土交通省政策为依据,推出的“smart construction”(智能建筑)。其推出的smart construction主要核心就是“结合”。将人、现场与机械进行智能化结合,实现更加有效率的工作,实现“可视化”操作。
测量,是通过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取得3D数据等信息;
在设计与计划方面,通过SC软件(自己开发的核心软件)来控制所有图纸与施工计划等;
在施工方面,同样有SC软件控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松已经开发出无人操作的基建设备。当然我国也有,只是如何将其投入实用当中,依然还需要实践。
整套操作都可以通过SC云端进行控制和分配;
为何小松能够实现智能化转型?小松是一个建机设备的生产厂家,为何能够推出如此智能化的系统?其实这背后有着诸多的原因。
第一点:技术
产业转型的第一推动因素就是技术层面,如果技术不满足,无论市场多大,都需要“等一等”。
SC系统可以通过3D激光扫描、全自动无人机、建机上搭载的双目摄像头进行现场地形分析。激光扫描、摄像头技术以及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3D数据智能化采集成为了现实。
上述的机械是可以根据3D数据以及人工后期做成的施工图纸自动操作,同时实施传输施工进度。这就需要高度的信号传输体系以及强大的软件支持。另外,小松原本就是挖掘机等建机设备的生产厂家,其原有的技术积累使得其能够在原本设备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第二点:日本政策的支持
2016年4月份开始,日本国土交通省,开始推行“i-Construction”项目。i-Construction项目是日本国土交通省提倡的20个产业升级项目中的一个,从测量到设计、施工、检查以及维护等全部导入ICT,旨在推进日本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早在2015年12月份,该项目就已经规定3D图纸上的15个新标准。2016年,日本的未来投资会议上提出到2025年,提升建筑效率20%以上。
日本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其实相对来说已经较高了,但是建筑行业依旧非常低,这就是日本大力发展建筑这一个传统行业的主要原因。
转型升级也需要“底蕴”转型对于新兴国家来说,或许是一个机遇,很容易弯道超车,但是弯道同样容易翻车!日本转型升级,是有一定的底蕴的,让一个发展中国家去转型升级,非常的难。就拿摄像头来说,日本的镜片加工行业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十分的成熟,而中国也就这10几年的时间而已;再比如芯片方面,日本索尼的摄像头芯片已经十分成熟,国内大多数的摄像头采用的就是索尼的CMOS芯片;上文中,有些领域需要用到摄像头,如果无法生产出摄像头的国家,想要像日本一样转型升级,想来也是十分困难的!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夫妻“新概念”:断子,舍夫,离家庭》
《 日本“90后”精英:阶级已固定,只是你们看不见》
《日本人又得诺奖:“锂电池之父”的称号,有多大价值》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