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具体做了什么贡献?
陈景润教授在1966年发表《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后就已经在数学界崭露头角。真正走入大众视野,为我们所熟知是在1978年作家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之后。
作为普通人来讲,我们关注陈景润多是因为他研究成果的在数论上的重要地位,说的直白一点,有点类似于明星效应。大家都知道他是数学家,知道多一点的,能说出来他的陈氏定理。全民关注陈景润,跟现在追星的性质差不多。不过,这并不影响陈景润在数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历史功绩。一百年后,我们可能不记得现在最红的明星是谁,但是一百年后,陈景润对数论的贡献却仍然值得讨论。
知乎有人用刘慈欣的《朝闻道》来描述陈景润,其实在学术圈子里面,那种殉道者一样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很少很少的,但是陈景润绝对应该算一个。和他比起来,今天的我们都应该感到惭愧。
现在我们在重新回顾一下陈景润教授的生平,认真学习一下陈景润在数论上的巨大成就。
陈景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1966年发表《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记为(1,2)或(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82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8年,陈景润用哥德巴赫猜想(1 + 2)相同的筛法证明了,有无穷对自然数m,p,其中p是素数,m是一个2-殆素数,两者之间只相差2。也就是说,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中的(2 - 1)。著作有《初等数论》等。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我是土木君,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继续讨论!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