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的官员等级是如何划分?
唐朝时期的官制整体是以“三省六部制”为框架,这种制度虽然在隋朝时期已经出现,但却是在唐朝时期得以完善的。唐朝的整体官制大致可被称为“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对唐朝官制进行分类,其大致可以分为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五监和地方官制四部分,分别来介绍一下。
△唐朝“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已经相当完备,各个部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简单介绍一下吧。唐朝不设丞相,因而三省长官均可被称为宰相,三省长官各有官署,但遇军国大事需共同商议。
1、三省: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个部门。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负责审核复奏;尚书省则负责颁发执行。如果中书省的诏敕有不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
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左右仆射(因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故不再有人担任)各一人,从二品。其属官通常有:左丞一人(总领吏部、户部、礼部),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总领兵部、刑部、工部),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左、右司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辅佐左、右丞;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都事各六人,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考功、礼部主书皆如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掌固各十四人。
△房玄龄曾担任尚书左仆射
门下省:最高长官为侍中,共两人,正三品,另有门下侍郎二人为副长官,正四品上。中书省的属官通常有左散骑常侍二人,从三品,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左谏议大夫四人,正五品上,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此外,还有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典仪二人,从九品下,录事四人,从七品上;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辖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武德五年,置门仆八百人);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辖令史二人,书令史三人,主宝二人,主符四人,主节四人)。令史二十二人,书令史四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三人,能书一人,传制二人,亭长六人,掌固十四人,脩补制敕匠五人,装潢一人,起居郎领令史三人,赞者六人,
△杜如晦曾担任侍中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共两人,正三品,另有中书侍郎二人为副长官,正四品上。此外,中书省的属官通常有右散骑常侍二人,从三品。右谏议大夫四人,正五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起居舍人二名,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主书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李靖曾担任中书令
2、六部:六部主要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其主要为门下省统辖。每部下辖四司,各司长官为郎中,从五品上,副长官为员外郎,从六品上。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正副主官为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各司官员有:吏部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司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主事三人,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唐太宗时期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户部:下设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大臣,正副主官为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各司官员有:户部司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司主事二人;金部司主事三人;仓部司主事三人。
礼部:下设礼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正副主官为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各司分别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
△礼部尚书唐俭
兵部:下设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正副主官为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各司官员有:兵部司主事四人,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司主事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司主事二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司主事二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兵部尚书侯君集
刑部:下设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掌管对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员的行刑权,但没有处罚权,相当于执行机构,正副主官为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各司官员有:刑部司主事四人,刑部令史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都官司主事二人,都官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司主事四人,比部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门司主事二人司门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工部:下设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掌管营造工程事项,正副主官为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各司官员有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均为从九品上。
御史台唐朝的御史台乃是最高监察部门,其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御史台的正副主官分别为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设主簿一人,从七品下。主事二人,从九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下。
△御史台
台院:设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下属令史七十八人,书令史二十五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二人。
殿院:设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下属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八人。
察院: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监察全国十五道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下属计史三十四人,令史十人,掌固十二人。
九寺五监唐朝的九寺是: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五监则是:国子、少府、将作、都水、军器。寺的长官称“卿”,监的长官多称“监”。
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太常寺正副主官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上。属官有:丞二人,从五品下。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博士四人,从七品上。太祝六人,正九品上。奉礼郎二人,从九品上。协律郎二人,正八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有礼院修撰、检讨官各一人,府十一人,史二十三人,谒者十人,赞引二十人,赞者四人,祝史六人,赞者十六人。太常寺、礼院礼生各三十五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
△光禄寺主管膳食
光禄寺:掌祭祀、朝会、宴乡膳食。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有: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此外,下设太官署、珍羞署、良酝署、掌醢署。太官署设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有府四人,史八人,监膳十人,监膳史十五人,供膳二千四百人,掌固四人。珍羞署设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书八人,饧匠五人,掌固四人。良酝署设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有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掌酝二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百二十人,掌固四人。掌醢署设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有府二人,史二人,主醢十人,酱匠二十三人,酢匠十二人,豉匠十二人,菹醯匠八人,掌固四人。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为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一人。有府六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宗正寺主管天子宗族事务
宗正寺:掌天子宗族事。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为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知图谱官一人,脩玉牒官一人,知宗子表疏官一人,录事二人。武德二年,置宗师一人,后省。有府五人,史五人,亭长四人,掌固四人。京都太庙斋郎各一百三十人,门仆各三十三人,主簿、录事各二人。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为丞四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下设乘黄署、典厩署、典牧署。乘黄署设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有府一人,史二人,驾士一百四十人,羊车小史十四人,掌固六人。典厩署设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有府四人,史八人,主乘六人,典事八人,执驭百人,驾士八百人,掌固六人。典牧署设令三人,正八品上;丞六人,从九品上。监事八人。有府四人,史八人,典事十六人,主酪七十四人,驾士百六十人,掌固四人。
△大理寺
大理寺: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和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判决后要送刑部复查,死刑则呈送皇帝批准。刑部则负责全国的司法行政和审判重大案件,凡地方的死刑案件要送大理寺复查。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有正二人,从五品下。丞六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狱丞二人,从九品下。司直六人,从六品上;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有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人,评事史二十四人,狱史六人,亭长四人,掌固十八人,问事百人。
鸿胪寺:掌赞导相礼。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为丞二人,从六品上。下设典客署和司仪署。典客署设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有典客十三人,府四人,史八人,掌固二人。司仪署设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
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为丞六人,从六品上。下设有上林署、太仓署、钩盾署、道禾官署、司竹,以及太原、永丰、龙门等仓,庆善、石门、温泉汤等监,京都诸园苑监、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诸盐池监和诸屯等,各个部门有配有数量不等的官员和吏员,具体就不介绍了。
太府寺:掌钱谷金帛诸货币。正副主官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属官有丞四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
△国子监
国子监: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正副主官为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属官有丞一人,从六品下;主簿一人,从七品下。其下又设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律学、书学、算学等,分别配有博士、助教、直讲人数不等。
少府监:掌管百工技巧诸务。主官为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设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诸铸钱监、互市监。各署、监设监作,从九品下。
将作监:掌管宫室建筑。正副主官为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属官有丞四人,从六品下;主簿二人,从七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上。下设总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监。
△将作监主管宫室建筑
都水监: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务。长官为都水使者,正五品上。属官为丞二人,从七品上。下设河渠署和诸津。河渠署设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诸津设令各一人,正九品上;丞二人,从九品下。
军器监:掌造兵器、旗帜、戎帐、什物。主官为监一人,正四品上。属官为丞一人,正七品上。下设弩坊署和甲坊署。弩坊署设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监作二人。有府二人,史五人,典事二人。甲坊署设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监作二人。有府二人,史五人,典事二人。
地方官制唐朝地方行政级别在安史之乱前卫州、县二级制,而在之后则变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州的长官为刺史,刺史之下则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称为上佐官,他们没有职权,朝廷往往以其品高俸厚安置闲散官员。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负责处理各方面的政务,由录事参军事统领。这些官称为判司,具有实权。
△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县的长官统称县令,其下设有县丞、县尉、主簿等官。
此外,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设府,长官为牧,一般由亲王遥领,实际主持政务的是尹。
军事方面则设有都督府,又累类似于大军区,长官十州以上的称之为大都督府,一般也由亲王遥领,由长史主其事。一般的都督则兼任所在州的刺史。不过,安史之乱后由于地方节度使崛起,都督府已经名存实亡。
而为了加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巩固边防,唐朝还在边境地区设置了六个都护府,有大都护府与上都护府之分。长官大都护同样由亲王遥领,由副大都护主其事。唐玄宗时为了加强边防的军事力量,在沿边设置八个节度使,统辖边地军队,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开始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
最后,附上一张唐朝官僚体系图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