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热抄的央行数字货币?
最近熱炒的央行推动数字货币,大家都注意到的优势和好处,可以减少许多手续问题,在跨境支付这一块又可以省手续费,在未来趋势上都是占优势的,尤其是运用数字货币交易
我们先来推测看央行数字货币将采用什么样的架构。实际上早在 2019 年初,国际清算银行对包括中美日韩英法等国(地区)央行在内的 63 个央行的调查显示,2018 年 70% 的央行正在进行有关CBDC 的研发,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我们来看看这次的演讲披露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1. 定数字货币是 M0(流通中现金)替代,希望能够达到零售级别
2. 央行不预设技术路线,现在属于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 DC/EP 的研发(Digital Currency 数字货币/ Electronic Payment 电子支付)
3. DC/EP 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且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4. 对于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央行数字货币类似于 Libra 的发行模式,即采用 100% 的货币储备,发行等额的法定数字货币,只是更进一步,该数字货币系统能够承载零售级别的使用场景。且穆长春强调,央行数字货币是对 M0 的替代,是不计付利息的。
采取双层运营架构还有以下几个考虑:
首先,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人口教育程度以及对于智能终端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经济体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采用单层运营架构,意味着央行要独自面对所有公众。这种情况下,会给央行带来极大的挑战。从提升可得性、增强公众使用意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双层的运营架构来应对这种困难。
第二,人民银行决定采取双层架构,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竞争选优。商业机构IT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比较强,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所以,如果在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之外,再另起炉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机构可以进行密切合作,不预设技术路线,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行。后来我们发现,Libra的组织架构和我们DC/EP当年所采取的组织架构实际上是一样的。
第三,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人民银行已经开发运营了很多支付清算体系、支付系统,包括大小额,包括银联网联,但是我们原来所做的清算系统都是面对金融机构的。但是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直接面对公众。这就涉及到千家万户,仅靠央行自身力量研发并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而且要满足高效稳定安全的需求,并且还要提升客户体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从技术路线选择,还是从操作风险、商业风险来说,我们通过双层运营设计可以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到单一机构。
第四,如果我们使用单层运营架构,会导致“金融脱媒”。单层投放框架下,央行直接面对公众投放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书情况下,竞争力优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这种情况下会抬高资金价格,增加社会融资成本,损害实体经济,届时央行将不得不对商业银行进行补贴,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回到1984年之前央行“大一统”的格局。
总结下来,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这种双重投放体系适合我们的国情。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我国自2014年进行数字货币的设计,经过近6年对数字货币的深入研究,目前DC/EP在坚持双层投放、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可以说技术上已经接近成熟。同时,高层的重视以及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也为数字货币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催化了数字货币的加速推出。3月3日,在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课题研究第九次会议上,十余位专家学者提及疫情过后国家可能会加大投资与采购力度,央行数字货币或将成为流向全程可控的专项资金。这是因为,数字货币可以监测贷款流向,能有效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这是其他支付方式目前无法达到的。 数字货币控制投放模式 有望引导货币政策精准生效
一图概括了
一图概括了
一图概括了
一图概括了
一图概括了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