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经验说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吗?
大学会计专业毕业至今已经快有12年了,总结这些年从事财务会计行业的经验,想分享一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对未来财会职业发展构成影响,仅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下面就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阐述一下。
一、外因
1.学历和证书。
首先亮明观点,在当下,学历背景确实非常关键,就我近两三年所收到的应届生简历来看,211/985硕士学历几乎已经成了标配,不是我要求高,而是经过系统和HR双重筛选后,留下来的简历基本都是这个标准,这就意味着普通学校的本科生简历我根本没机会能见着。所以我现在特别想提醒一般院校的会计学本科生,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拼一把考研,否则真的是缺了这块进大平台最厚重敲门砖,压根就没有机会能通过面试展现自我能力。而且等职业发展到中高阶段,学历也真的会成为发展的天花板,这就是为什么在职Mpacc、MBA众多人趋之若鹜的原因。
至于证书,我认为既然从事这个行业,无论如何中级职称最起码还是要拿下的吧,这是对所从事职业最起码的尊重。至于CPA,我认为首先要摒弃一种观念,就是各类培训机构到处所宣扬的,CPA是快速升职加薪的捷径,这纯属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也是很多学生和刚进入工作的职称新人很容易犯下的错误,这一行说到底还是一门管理学科,根本不可能靠一本证书就能实现人生大逆转。其实我以前在知乎里说过很多次,考CPA最重要的是通过准备考试的过程,系统性对全套财务知识体系进行学习,重塑和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架构,再回头看工作,会看不到不一样的层面,这个过程受益匪浅。当然,如果学历背景不足,证书也是一个很有用的补充项,有总比没有强,不管有枣没枣,先搂一杆再说。
2.行业和平台
行业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理解,尽可能选择正处于向上通道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下,个人的职业发展才能尽享行业红利,这才是一条真正的捷径。
同样我也建议首份工作在自己能力范围尽可能选择大平台,大平台会给自身发展带来三点优势:一是大平台财务管理更规范,代表着这个时代财务管理的先进水平,身处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个人能力、见识也能得到很快的提高;二是大平台有着更多优秀的人,与他们一同工作、一起交流,也会促进个人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的找到自己的标杆,奋斗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三观;三是大平台能够为自身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硬的背书,这一点在选择跳槽时就会发现,背景真的非常重要,如果能在知名大企业或者行业头部企业工作,跳槽时显然会被人高看一等。
3.跟对老板
这一点相信很多职场人士都感同深受,跟对一个好老板,尤其是职场起步前几年尤为重要。当专业知识结构还不健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职业发展懵懵懂懂之时,遇到一个好老板,不仅能够言传身教帮助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同时也能科学、合理的对你进行评估,给予正确绩效导向,设计适合你自己的发展路径,在你迷茫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一语点破局中人,甚至会产生顿悟的感觉(亲身体会)。
至于如果不幸遇上坏老板或者价值观与自己不契合的老板,那真是会有一种上班如上坟的体验,轻者阻碍个人发展,重者甚至会对未来丧失信心,畏惧、逃避工作,彻底否定自我,这无疑是职业发展之路上的一顿暴击。职业发展的不断晋级随之相伴的是不断接受难度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除了自身硬实力外,还需要持续的累积信心,自信才让我们有勇气不断迎接挑战,自信来源于外界的肯定,最重要的就是直属老板的肯定,影响非常大。在我的经历中,曾经遇见过一位实在无法相融的老板,那段惨痛甚至说是黑暗的经历直至现在我都不愿意去回忆。所幸的是在我刚开始工作阶段遇到了几位至今我都很感激的老板,他们对我的指导和帮扶是我成长中最大的助力。
二、内因
1.平和的心态是基础
这句话在当下对于年轻的职场人来说可能有点太虚,他们受大环境和互联网时代信息咨询发达的影响,普遍呈现出一种焦虑和急躁的心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最好两三年就要升到经理,年薪几十万,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相信的。但说实话财会这一行不比金融、IT,就如前文所提到的,这是管理学科,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只听说过文体领域有天赋,没有听说过哪个人从小就有管理天赋。同时还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就是在国内大部分企业中,财务会计人员的平均薪资能达到公司整体比较水平就以不错,究其原因,财务部只是对业务提供支持的职能部门,不是直接效益的创造者,是花钱的成本中心,不是利润中心,这就决定了从普遍情况来看,起薪和涨薪增幅是没法和金融、IT相比较,个例除外。如果刻意追求短期回报,为了一时之利,频繁跳槽,成长的通道和方向被不断打断调整,缺乏长远规划,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我认为如同下围棋,工作头10年都属于布局阶段,夯实基础,修炼内功,沉下心踏踏实实做事学习,局布好了,剩下的就是敏锐的抓住机会,静候花开。
2.持续学习状态是保障
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说每天抱着CPA教材苦读,刷题。财务工作是讲究实践的,要对公司要有价值创造,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养着一个只会考试的书呆子。学习的范畴很广,最终目的要聚焦于如何能够应用于实践,指导工作,所以参加职称考试、CPA考试是学习,钻研公司经营业务是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与人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演说能力是学习,甚至研究国家和行业宏观政治、经济政策也是学习。学习的层次要高,不要拘于眼前,不要限定在提高理论专业水平上,而是要紧密围绕如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上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更全面、更先进。我从不认为会计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时代变了,财务管理的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的更新,集成化、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是大趋势,老会计不学习注定是要被淘汰。
3.财务懂业务是核心竞争力
看过知乎上不少关于财务工作者提出的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问题,有人说要考证,有人说要精通excel、PPT之类应用工具,还有人说财务要学习python,要会做大数据分析等等。嗯,首先承认这些说法都没错,但我认为都构不成核心,我发现提到财务人员要精通业务的回答不多,但我恰恰认为这是最关键的。财务如果不懂业务,那就只能停留在低层次阶段,做做帐,出出报表,报个税付个款仅此而已,可以说几乎没有多少价值创造,而且这些低附加值的财务正逐渐被共享、外包甚至机器人所替代。那财务工作的核心价值在哪,在于能够有效的指导业务,促进公司降本增效,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这就要求财务需要全面渗透业务全流程各环节,发现业务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给出解决方案,优化管理流程机制,使其更高效同时满足合规要求,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要做到这些,财务不懂业务怎么能行?
正因为现在企业管理存在这个诉求,也诞生了财务BP这一新的职能分工,目的也是为了能将财务管理推进到业务第一线,实现业财融合,这就是财务工作最核心的价值创造,如果身为财务人员,却能做到如同业务人员一样,熟悉公司经营的各环节业务,具备业务洞察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录、反映数据,是能透过数据发现背后的业务价值驱动因素,我相信这才是财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熟悉业务,才能真正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当下管理会计是一个很热门的学科,都在研究讨论,已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学习管理会计非常有价值,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学傻了,如果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际的话就失去了管理会计的精髓所在,有财务人员学了一些管理会计理论,搞了一大套复杂的报表,每个月每个季度逼着业务部门填这填那,结果业务部门怨声载道,没有真正帮助业务,反而增加业务负担,财务被业务诟病,激化矛盾。学习管理会计,熟悉理论基础是前提,更关键的是如何能够立足于本企业的管理实际水平,运用管理会计手段,分阶段的一步步提高,再说的浅显一点,就是要求财务人员能将财务管控的专业理念以业务人员能听懂的语言,能明白的管理方式表现出来。基于每个企业每个行业不同特点,所以也没有一个书本能告你该怎么做,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开启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办公室,与业务人员一起调研业务,运用搭模型,建体系,优化管理报表等等手段,以业务思维说服业务,打造利益共同体,以实际成果证明价值,在这个过程被业务部门接纳认可,甚至依赖。诚然,这个工作比做账出报表难度翻了几番,但是如果能做到,财务工作的核心价值自然显现。财务部门要提升公司内部话语权,不是靠板着脸卡流程卡付款卡报销,而是要通过行之可行的措施,帮业务部门提升业绩,帮公司增加效益来实现。所以熟悉业务,能够实现业财深度融合,这毫无疑问就是财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4.不断的总结和思考是关键
最后想说的是,也是我认为财务人员要实现个人突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不断的总结与思考。一个工作、学习都非常努力的人,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就很强,现在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时代,苦劳辛劳未必会有正向的价值回报。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碎片化的信息输入,繁杂不成体系,如果不进行及时总结和深度思考,是无法有效形成自己的专业理论体系,个人的发展会成为一个只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这样不仅工作的累,质量和效率都有限,更重要的当往中阶职位以上走时,会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没法hold住全场,会被业务部门甚至下属质疑、挑战。通过持续的总结和思考,才能把每天积累的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用一条线串起来,融汇贯通,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工作思维,避免成为不断解决问题的人,而是要成为能预判潜在问题,优化管理机制,提前规避问题的人。同样如果作为一个团队负责人,如果自己缺乏思考,顶层设计能力有限,在全局层面都没把问题想明白,无法有效的分配团队资源,那就只能带着下属四处救火打补丁,整个团队辛苦劳累不说,也得不到太好的绩效奖励,整个团队势必士气低迷。如果作为团队负责人无法带领大家打来足够粮食的话,团队崩溃也不应该责怪团队成员无能,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那这个团队负责人也就会成前文所提到“坏老板”。
如何能够不断的培养思考能力呢?我自己有个小心得与大家分享,比如每年初我会给自己订几个小课题作为研究目标,这个小课题的选择可能与我实际工作相关,也可能是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最新财务管理动向等等。我在工作之余会搜集各种资料去进行课题研究,资料会取自于自己工作的积累,CPA、高级会计师、CMA等专业教材,搜索各类公众号和知乎相关有价值的文章,最主要的渠道我是会从知网大量下载相关课题论文,当然大家都知道的是国内的论文水分太大,也许看10篇有9篇都没有价值,但如果有一篇,哪怕其中有一段话能让我深受启发,那在知网付费下载所花的钱也就值了(这里必须要吐槽一下知网,为什么不能搞个会员包月、包年)。然后结合这些资料的研究,我会写一篇论文,写论文的过程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总结,也是自己深度思考后的产物,成体系的丰富自己知识结构。最后向主要期刊投稿,不一定追求一定要发表,也不是为了职称所需,通过投稿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发表,也是收获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喜悦。
说到底,不断总结和思考的目的在于追求悟道,悟道才能合理运用“术“,有效的整合资源。举个例子,如果不懂业务,没有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哪怕懂编程,搞大数据,出来的数据价值又在何处?我们要避免沉醉于数据,却忽略数据对实践的应用,否则那是财会人员的自嗨。我们应该争取能够立足于顶端层面的设计,应用层面可以给IT人员提需求、提设想,让他们做系统开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体现财务人员的专业价值,差异化竞争。
由于工作忙,现在刷知乎时间越来越有限,偶尔看到这篇提问,忍不住趁着周末闲暇时间写点东西想和大家分享,写的比较急促,絮絮叨叨说了一堆,可能逻辑性较差。其实我也仅仅工作10年有余,也深感很多方面知识储备不足,知识体系存在欠缺,见识有限。如果各位看客觉得有点帮助我会很开心,如果觉得毫无道理,也可以诚心交流。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