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华夏文明能延续至今?
谢邀。
1丶人本文明: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的性质为人本文明。其特征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历史传统的延续与传承。“敬天法祖”、“认祖归根”的观念深入到中华民族血液中。在这一点上,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均不同。中国人信仰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崇拜的是古圣先贤,而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神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何时何地,从不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世代相承的文化传统。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从不间断。圣言祖训,代代相传。在外族入侵的情况下,都会用强大的文明传统将其融合丶包容丶同化。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独创了“孝”的概念。“孝”的概念,对维系家国稳定,文明传承,家族延续,族群兴旺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
古埃及丶两河流域和古印度一些古老民族,他们的文明性质是神本文明。他们敬畏神灵,只忠于宗教信仰。他们所在地域历史上征战频繁。一旦被外来统治者征服,皈依了新的宗教信仰,就背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去了自己的根。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代人过去,没有人再知道自己的祖先文化传统丶观念习俗是什么。原有的文明也就失落丶断绝了。
2丶地理环境:有利于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延续。
中国东丶南面是浩瀚的大洋。西面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和茫茫数千里戈壁沙漠,阻隔了中华文明早期来自西部强大外敌的入侵。如雅利安人南迁和历史上盛极一时波斯帝国的向东扩张。
历史上只有北面文明程度远低于中原文明且人口较少的游牧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满族等入侵中原地区。他们要么被抵挡在北方,要么在入侵成功后逐渐地被优势的中原文化融合,民族被人数众多的汉族所同化。
3丶一统格局: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和发展起着永久的凝聚力。
中华文明8000一5000年前肇始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山西陶寺文化、陜西石峁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四川盆地(三星堆文化),逐渐融合,多元一体,形成了统一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体现在3个方面:
(1)、文化上的同一。包括语言文字、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稳定性、持久性和一致性。(2)、文明与国家的同一。中华文明与大一统的国家体制高度重合。自秦汉以来,政治上、经济上长时期的统合,遵循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最终归于统一,使中国在长达3000多年绝大部分时间里在世界上保持着大国强国地位。(3)、族群的大同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族群中华民族。其主体民族汉族人口达13亿之众,为古往今来最大民族。
这样的文明大格局,使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稳定、恒久的生命力。
4丶表意汉字:对中华文明传承和中国的统一功不可没。现今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使用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有很多优点,简单易学,书写方便,易于普及。因此在历史的演进中,替代了许多古老文字(如埃及的圣书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等)。但拼音文字也有其缺点,极利于语言的分化。由于古代和现代丶各地域方言发音不同,通过字母拼音可以拼出不同的文字。如用拉丁字母能够拼写古代和现代众多语言。欧洲自古至今始终没有统一,于各民族使用拼音文字有一定关係。印度次大陆北部地区早期通用雅利安人从南俄草原带来的古梵语,因为部族众多,方言繁杂,加上使用了极利于语言分化的拼音文字,使古梵语分化成几十种语言。这种语言文化,使现代印度尽管有10亿以上的人口,却始终没有形成像中国汉族这样的有共同语言文字的主体大民族。
中国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随着历史的演进,字的发音可以有变化,但字意不变,这对统一语言丶文化具有极大作用。比如日丶月丶山丶川等大多数字词,3000多年前商周时代时代的读音可能与今天不同,但其语义同今天完全一样。尽管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有不同方言,但使用汉字可以便利沟通。数千年来,同一的汉文字,对打破时空隔阂,达成古今与地区间华人的共通的思想情感交流提供了最好的交流工具。总之,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丶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汉字的缺点是繁难,不易学,不易写。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有了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读写汉字已非常便利快捷。汉字今后不仅是华人交流沟通工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中华文明影响的扩大,必将成为国际间重要的传播交流主要语言文字之一。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