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中有哪些著名人物?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晁衡(阿倍仲麻侣)天宝十二载(753),阿倍仲麻侣随遣唐使藤原清河使舶东归,途中遇暴风,漂流至安南。十四载,辗转再返长安。时误传其遇难,李白曾有《哭晁卿诗》以悼之。
此诗是诗人得知晁衡被溺死的情况后,作此诗来哀悼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无限怀念之情,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标题中的“哭”字使诗歌笼罩着一种哀惋的气氛。 第一句写出了事情的起因 第二句“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征帆一片”表现出了晁衡辞官后只身漂泊回国的孤寂感,既衬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也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悲意。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中的“明月”实际上是比喻有着明月一样高尚品德的晁衡,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皎洁的月光深深地沉入茫茫大海中。诗人借明月来表达对于友人晁衡遇难的惋惜和对友人的怀念。 第四句“白云愁色满苍梧”为全诗笼罩上了一种惨淡忧愁的气氛,晁衡的逝世使苍梧岛上的白云都染上愁色,可见晁衡的逝世是多么让人惋惜,多么让人悲痛!诗人用白云的愁来比喻自己的愁,也把悲剧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
遣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遣唐使回日,唐朝有时派遣"送使"同去。由于航行艰险,他们往往居留下来,归化日本。如沈惟岳﹑袁晋卿等,见于日本史书的有十余人,都在日本朝廷任职。唐朝僧人也有随遣唐使赴日的,最著名的是东渡传授戒律的鉴真。随遣唐使船到日本的,还有天竺﹑西域﹑南海的人,不少受波斯﹑印度影响的唐朝文物,也输入日本。丝绸之路东端延至日本﹐遣唐使也是有作用的。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