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网站建设品牌,十四年专业建站经验,服务6000+客户--广州京杭网络
免费热线:400-683-0016      微信咨询  |  联系我们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_CSS学习

当前位置:网站建设 > 技术支持
资料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3/4 3:44:49       共计:3598 浏览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到浅景深(Shallow Depth of Field)/散景(Bokeh),即是「前清后朦」,相信有一定经验的影友都不会陌生。如何能够运用手上器材营造出最浅的景深呢?这条问题也不太难答吧,我们都知道影响景深有以下因素:

距离主体和相机越接近,景深越浅(背景越朦),所以大头照比全身照更易营造浅景深

光圈光圈越大(数字越小),景深越浅

焦距焦距越长(数字越大),景深越浅

片幅较小片幅的实际焦距比较阔,所以景深亦较深,如下图,两边的等效焦距都是约50mm左右

哪项因素最重要?个人经验,距离>片幅>光圈>焦距。详细分析如下:

距离越远,越难营造浅景深参考dofmaster的景深表(以FF为例),留意不同焦距的操作距离会有分别,大头照的景深都很浅(0-4cm);半身加深到7-42cm左右;至于全身,若站远一点的话,景深便达到1米以上了

片幅vs光圈要了解片幅的影响,先要明白等效光圈。什么是等效光圈?早前DPreview有深入介绍,建议各位有时间可以详阅(全文在此)。简单讲,成象圈大小和入光量成正比,例如M4/3面积是FF的1/4,那么入光量亦是1/4,效果就等如镜头收细2级光圈(以下列表以50mm f /2.0为例)

实例(FF vs APSC,等效焦距约55mm):

下图2边都是35mm,除了等效光圈外,FF因为视角较阔要站近一点主体亦有关系;所以即使是同一支镜头,不同片幅会影响入光量和主体距离,继而改变景深

变焦vs定焦到底焦距还是光圈较大影响?举例24-70mm f/2.8变镜镜头@70mm vs 50mm f/1.4定焦镜头,两者的景深差不多

实例:为什么上图看来50mm的景深较70mm浅呢?答案是距离。为了维持主体大小比例不变,50mm要行近一些(2.86m),相反70mm要行远一些(5.17m),这样便造成景深上的分别(0.27m vs 0.92m);所以,不一定要花高昂价钱购买恒定光圈变焦镜头,一支便宜的大光圈定焦镜头效果已经很满意了

器材介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下会介绍一些有助获得浅景深之器材,由入门到发烧级也有,各位可按预算参考

入门至中阶

发烧级Minolta STF 135mm f/2.8 T4.5传统soft focus镜头是利用球面象差(Spherical Aberration)造成散景范围边位松散效果;而Minolta的设计则有所不同,镜头内置Apodization filter,原理就象圆形GND filter,中间较光外围较暗,再加上2组光圈叶,以进一步加强散景顺滑度,是对散景追求的极致*Photo by rumpelstiltskin1 @flickr

Canon EF 200mm f1.8L远摄镜头竟然有如此大光圈,即使拍摄汽车这么大的主体,要站后一点也难不到它*Photo by Hendrik Osula @flickr

Carl Zeiss Distagon 1.4/35 ZM发色和散景有点复古味道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SPH提到散景,资深玩家必定想起7妹8妹,但个人认为Summilux散景比Summicron更滑

Leica Noctilux-M 50mm由第1代f1.2,到第6代达成f0.95超大光圈,是发烧玩家的dream lens *Photo by jy. @flickr

Hasselblad 110mm f2 Planar FEMedium format镜中最大光圈,等效59mm f1,可谓中幅世界的Noctilux(注:Mamiya 80mm f1.9是645 format,等效49mm f1.05)

Pentax 67 105mm f/2.4发烧器材不一定全都价格高昂,这支中幅镜头(等效52.5mm f/1.2)特点是色调柔和,在日本深受摄影师爱戴

中幅无反说到中幅,不能不提Fujifilm GFX,因为它除了原厂镜外,更可透过adapter使用135片幅镜头(前提是镜头成象圈足够cover),举例插上Leica R 80mm f /1.4镜头便等如FF 62.4mm f/1.1效果,十分夸张,可谓继A7之后新一代无反万能插*Photo by Jason Wan

Bonus:散景赏析不同镜头的光学设计,对散景质素会有不同影响,让我简单介绍一下

线性散景大部份镜头在修正球面象差(尤其是利用非球面镜片)后的共通点,留意散景中的白色波波边缘较硬,有些镜头甚至呈二线性散景,即是波波边缘会有两条线

奶油散景一般用家普遍喜欢较顺滑的散景,并以「奶油」来比喻;和上图的线性散景比较,会发现下图的白色波波边缘模糊一点

旋转散景这种散景多数出现于老镜(eg Helios),又或者Lomo的Petzval,看起来好像会旋转的感觉*Photo from Lomography

圈圈散景这是反射镜独有的散景,白色波波中央穿了洞,像donut圈圈*Photo by Anthony Leung @flickr

自制散景对,散景形状也可以DIY自制!详细在此*Photo from DCFever

猫眼散景留意画面近外围的白色波波形状变了像猫眼,原因是口径蚀,意思是镜头直径小,边缘的光线被挡住,因而影响散景形态

最后提供3支镜头散景比较以供参考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广州京杭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欢迎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与我们联系。
·上一条:TrackingCookieDoubleclick是什么_CSS学习 | ·下一条:什么格式的电子书可以在苹果手机_CSS学习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