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大副教授罗林姣担任深圳某街道副主任?
【大川说量子HR】“主动屈才”背后是“大德有亏”
近日有两则关于就业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一是哈佛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罗林姣,转岗到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任副主任、街区建设部部长。二是浙江杭州余杭区招录公示名单里,全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其中有8个岗位是街道办。有人说,这么优秀的人才却做街道办工作,属于大材小用,应该做些更有价值的事,可也有人说职业上是没办法“物尽其用”的,像很多名校毕业生初入职场也都是做一些普通基础岗位,这些人能够在各自岗位上把普通的事情做得不普通,就是人尽其才。面对这样的观点,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HR你如何看待呢?
从表面来看,无疑这就是人才市场的机制在发生作用。人都有理性利己的本能,无论是南大副教授、还是北清硕博毕业生,他们无疑都是中国学术和教育市场培育出的“精英”,我相信他们的选择也远比普通老百姓要更加理性、更加思考全面:
一方面,国家公务员岗位虽然可能在工作的前十五年收入增长会不如民营企业,但确有太多自身的附加价值。比如公务员退休后收入替代率达到90%,而企业退休全国平均不到40%;再比如即使是个科级干部,因为掌握了一些公权力,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不懂的可以去看看前阵子很火的网剧《三十而已》里面的小张主任;再比如公务员没有35岁强退现象,反而还能提前退二线,拿钱不干活,最近湖南永州还有个举报自己吃空饷13年的陈景云,就是感觉自己每年白拿7-8万还太少了,竟然自我举报了!…虽然体制改革了20多年,体制内饭碗的成色反而更“铁”了。
另一方面,科研道路不断沉沦,使得这条职业道路不断折价。前一阵子,浙大的魏江教授批判了这种现象,大家一心想着跑立项、拿基金,潜心做科研的人变少了,处心积虑把同一内容包装成不同项目的人多了;更可悲的是,如果你不具备跑动技能,即使你的项目很有潜力,也没有发展的机会。教授为论文而战、为基金而忙,无疑让科研的职业道路蒙上阴影。前年西安动力研究院的张小平离职跳槽,甚至导致研究院希望国务院出红头文件制止;而这位据说离职就瘫痪了研究院一半科研项目的副主任,一年待遇不到20万,肯定是比不上罗林姣主任了…
第三方面,再加上对未来几年经济不景气的预判。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价值。况且今年新冠疫情,很多企业大幅降薪,而很多地方的机关工资还涨了,包括河北等地还开始推公务员的一周四天工作制试点。换做是你,估计也可能会做同样的选择。
罗林姣的选择并不是孤例,而俨然成了“精英人群”的群体选择。事实上2018年6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关于深圳市选调紧缺专业人才到街道任职人选名单的公示公告》,一共从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选调了70人,拟安排到街道担任处级干部。这些人里面有博士39人、硕士31人,具有高级职称61人,罗林姣不过是1/70罢了。而那8个街道办科员岗位的北清硕博士也是同样道理,他们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老百姓都知道街道办的活根本用不了他们能力的1/10。但现实是,同批次公告中,余杭区48个公务员岗位都是北清的硕博。
我国的教育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其根本就是缺乏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引。前段时间,有个视频广为流传:清华博士学霸“梁植”参加一档节目,说自己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的清华学历,但却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希望导师支招。台上作为导师的高晓松火力全开炮轰了这位学霸。直言梁植纠结如何找工作对自己更有利,格局太小。高晓松的原话是:“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高晓松还援引了清华校长在校友聚会时的一个牢骚,“大家都在说清华现在的校风,跟那个蓝什么技校没有区别,就是教你个技能去找工作。”
同样的感触还来自北大的钱理群教授的亲身经历。他说自己曾在一堂课上遇到一个十分积极的学生,每次上课都一定坐在第一排,对他的讲解点头、微笑,让他对这个学生很有好感。后来这个学生找了个闲暇又找钱教授畅谈文学与人生,让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塑之才”。不久,这个学生就突然提出——自己正在申请藤校,希望钱教授可以帮忙写推荐信。在钱理群欣然应允,给出那封推荐信之后,这个学生却消失了踪迹——再也没来上过他的课,也再也没有私下里找他探讨问题。他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学生的真实目的。
那么,高校精英集体涌入公务员系统的现象真的就没有问题吗?真的与我们无关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包容看待呢?恰恰相反,我认为一定要坚决反对,绝不能无原则的包容。借口“相信市场机制”,成了现象的推波助澜者。时代的悲哀将会是每个人的枷锁。
中国传统智慧对此早有深刻见解,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国人一直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有很高的道德要求。美国人民可以容忍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办公室绯闻,但中国一个处长如果有情妇,那就是政治道路的末路。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传统中国人都知道,所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一脉相承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是钱理群教授在2012年专门提出的,这样的人就是“大德有缺”之人。
街道办的工作对于清北硕博士的才能来说,就是一种屈才。而这种委屈,很可能被他们在其他地方发泄出来。钱理群教授当年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却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从个人来说,其实是将自己套在“名利的缰绳”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
当社会有了这种资源错配的时候,从一开始其实就种了不和谐的“因”,结出“恶果”的概率性必然是很大的。反正,我是不放心把社会公器交于这类利己主义者手中。这篇小结,也算是我表明态度的一种小小抗争。如果认同我想法的,也请点个赞吧。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