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敌机的导弹发射后?
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总能看到战斗机飞行员驾驶飞机躲避导弹攻击的紧张情节,而且总能依靠各种复杂的机动动作躲过导弹的打击。但其实,在真正的战争之中,战斗机一旦被导弹锁定,那是肯定无法逃脱的,现代空战基本上遵循了“发现即摧毁”这一原则。
那为什么战斗机就躲不过导弹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战斗机里有人,有飞行员,而导弹里面没有人。有人就要考虑人的承受能力,即便是战斗机飞行员的技术再高超、再训练,他也无法适应超过人体承受极限的机动过载,而导弹却能够肆无忌惮的改变飞行方向,因此战斗机无论如何也没有导弹灵活,一旦被导弹锁定并咬住,基本是跑不掉的。
比如说,世界上机动性最好的战斗机,机动过载也就是9.5-10G左右,比如俄罗斯的苏-35、T-50等装备了三维矢量发动机的战斗机;而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导弹,机动过载可以超过40G,在空中飞行中,即便是全速状态,也可以瞬间完成掉头等复杂的转向动作,可以说是想打哪里打哪里,战斗机在导弹眼里,就是笨拙的猎物,怎么可能躲得过去。
另外,现代战斗机的火控雷达非常先进,可以及时为导弹提供飞行路线修正指令。比如,第4代半战斗机开始普遍装备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其搜索方式不是传统的机械式扫描,雷达天线变换搜索的水平、俯仰方向,完全依靠电子扫描波束的角度变化。换言之,雷达可以更加迅捷、快速地发现各个方向的敌机,并且大大提升跟踪和打击的目标数量,只要敌机处于雷达搜索角度之中,就会很快被锁定。
而更加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如歼-20和苏-57等战斗机,甚至都配备了三面式有源相控阵雷达,也就是在战斗机的机头部分,设置3面雷达天线,除了传统的朝向前方的火控雷达外,在机头两侧还有两部雷达副天线,可以有效扩大战斗机的搜索角度范围,堪称是“空中宙斯盾舰”,雷达不用进行机械或者电子的扫描角度变化,就能实现全时段正前方全覆盖,最少可以搜索180゜范围,对敌机的发现和锁定的速度将会更快。
图为苏-35战斗机,因配备三维矢量发动机,因此机动性优越。
另外,像歼-20和F-35这样的先进战斗机,还配备了EOST、EODAS合成孔径系统,红外、光电等传感器遍布机身四周,飞行员只需要带上头盔,转动头部就能瞄准各个方向的目标,实现对敌机的导弹锁定。甚至,战斗机都无需用机头对准敌机来袭方向,侧面迎敌也可以锁定敌机。另外,现代空对空导弹的发射性能也更加优秀,其攻击角度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些导弹甚至能够实现向后发射,战斗机发射导弹后,导弹越过机翼上方,攻击后方的来袭目标,称之为“越肩发射”。
而导弹一旦发射,敌机就几乎不可能逃脱。现代导弹很多都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导弹发射之后,敌机就已经被锁定在导弹弹头雷达之内,由于现代空对空导弹都是近炸引信,因此他只需要接近敌机就可以完成猎杀,导弹一经发射,除非有故障,否则命中概率都非常高。而在一个固定的距离内,命中概率会超过99%,这个距离叫做不可逃逸区,先进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非常大,像我国的PL-15空对空导弹,不可逃逸区为40公里左右,敌机只要看到导弹来袭,基本就跑不掉了。
图为发射干扰箔条的歼-16战斗机。
那么如何躲避来袭的空空导弹呢?办法只有三个,第一个是打开战斗机的加力,迅速爬升高度,等到导弹接近后(没有进入不可逃逸区),迅速俯冲,换取较大的动能和速度,让来袭导弹也提前进行方向调整和速度变化,消耗其燃料,然后掉头就跑,等到导弹燃料降低、动能耗尽,再想办法机动逃脱;第二个是发射干扰箔条,使导弹失去目标;第三个是进行主动电磁干扰,压制导弹的搜索能力,使其丢失目标。
总之,一旦被先进空空导弹锁定,逃脱的难度是很大的,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很难完成逃脱动作,唯一战胜来袭导弹的方法,恐怕就是赶快弹射跳伞了。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