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是工厂一线体力员工?
三十岁有房有车,虽然楼主自嘲为工厂一线体力员工,感觉自己混的很差,渴望寻求突破,但实际上,在职场中,职业瓶颈、倦怠、迷茫几乎是职场人士在不同阶段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
解决问题从来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人因人而异,不过也有一些方法论的操作,可供参考。
了解我们自己处于的职业发展期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一般会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生存期顾名思义,挣钱作为刚需,工作为了生存;发展期,工作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希望在职场中获得更多尊重、寻找更多多元化发展和兴趣的契机;自我实现期,寻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每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很顺利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有可能很多人会陷入到一个阶段里走不出来。
当我们觉得自己在职业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判断自己所处在哪个阶段,然后再对症下药。
遇到的职业瓶颈,找到突破点。当我们在职场中,遇到瓶颈时,我们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
是否需要寻找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是能力不足还是目标需求不清楚?
1、寻找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
向上看,可以在组织内寻求晋升,在职级或者薪酬上迈进一个台阶,比如说,以前只是工厂一线操作工,是否能升任为组长或者车间主管。
向左看,如果现有岗位没有太多挑战性,是否在组织内转岗,比如以前做操作工,能否转岗到质检岗,毕竟质检的前提是必须要在了解产品工艺的情况下,学会一定的质检管理手段。
向右看,跳槽公司,换个新公司,换个新的工作平台,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向内看,自身能力是否有提升空间,是否需要精进下自己技术和专业水平。
向外看,现在的工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趁着年轻,转行趁早,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2、自身能力不足还是发展需求定位不清。
不要轻易否认自己的能力差:为什么会感觉自己发展很糟糕,很多人在30岁无房无车的人一大把,所以无需妄自菲薄,不管是在公司内部求发展,还是外部就发展,不管是一线蓝领工人,还是写字楼白领职员,在职场中寻求突破,必须了解如果在内寻求发展,差距在哪?如果对外跳槽,自己是否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哪些原因?是自己能力不行还是自我定位发展需求不清,然后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制定出可实施的行动方案。
审视是否在公司发展定位不清:在一个公司/厂里呆久了,在一个岗位呆的时间太久,是否可以和公司的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多听听领导对于自己的职业建议,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和诉求,自己的晋升发展路径,掌握更多的信息,有的放矢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
我很喜欢的一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有这样一段话,至今犹记: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说腔走板。”是不是从这段话里,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的影子。我们期待自己与别人不一样 最终却又活成了别人的模样。
其实方法论的东西再多,更多的是在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迷茫也好、焦虑也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转化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成为行动的巨人。
二胎宝妈@Coco宝贝1126,分享职场中的那些感悟,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支持!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