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要注意什么?
患了脑梗塞,很可能再次发生脑梗塞,这方面周围人给的教训太多了。我一个同事弟弟,30多岁就患上了高血压,5年前突发脑梗塞,住院治疗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后遗症,可去年,又再次脑梗塞,这次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家人尽力救治,可最后还是失去了生命。我的一个亲戚,有高血压家族史,他本身性格乐观,平时大大咧咧的,对自己的高血压根本不在乎,不检查,不吃药,第一次脑梗后,今年再次脑梗,在医院治疗半年,如今生活不能自理。
脑梗塞发病率高,一次梗死后可反复发生,后果也一次比一次重。俗话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知道其造成的原因,才能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接下来,咱们就来挖挖引起脑梗塞的原因。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大量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高血压持续控制不佳,可造成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造成脑小动脉玻璃体样改变,引起动脉血管狭窄或者闭塞,造成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或者梗死。
高血脂也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血脂升高会导致人体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增加,胆固醇在动脉内蓄积,加剧动脉粥样化进程,大中动脉病变程度可出现加重。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弥漫性血管病变,血液粘稠度较高,容易引发渗透性利尿,患者极易因脱水或者血浆渗透压升高,诱发脑梗死。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含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也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导致人体血流缓慢出现淤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造成血流阻塞,引发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脑梗死。
脑梗塞的预防既然脑梗塞有这么多的危险因素,那么生活中就应通过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来达到预防脑梗死的目的:大多数急性脑卒中是可以预防,预防是目前最有成效、较为经济方法,而脑卒中高危人群则是重点预防人群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控制。对于没有发生过脑梗塞的高危人群: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引发情绪强烈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应高纤维清淡饮食。
日常生活中戒烟限酒,少盐。
注意气温变化,避免因气温、气候的变化引起的血压剧烈变化,而导致诱发脑中风。
警惕发作先兆,如血压异常升高或波动较为剧烈、突然间的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等,应及时就医。生活中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一旦确诊,就是一个终身疾病,良好的血压控制基本上不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因此应定期监测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以6克为宜,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减轻体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保持乐观心态,坚持服用降压药。
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因常引起脑栓塞,预防措施主要是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进行疾病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其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应用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者应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
如果已经发生过脑梗塞应采取措施预防患者再次发病:
在日常生活中,病人应按时服药,通过药物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房颤等。
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冬季,早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轻柔运动后再慢慢起床,避免在清冷的早上进行锻炼,应选择气温相对较高的中午或下午锻炼。
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者应该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有饮酒习惯的人适度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减半。对于不饮酒者不提倡采用少量饮酒的方式预防缺血性卒中。
保证情绪平稳,肥胖和超重者应减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合理的饮食习惯。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