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怎么提高产蛋量?
近期,有鸡民朋友咨询比较典型的问题, 也是下面这个季节常见问题,给各位朋友分享一下:170天一批产蛋鸡,产蛋率到85%不增,基本停止,大群个别鸡精神萎靡,蔫吧,出现打蔫鸡,部分鸡出现冠变白,倒冠,萎缩,大群基本无其他明显症状。
视频连接:https://v.qq.com/x/page/c1352hta0a4.html?ptag=qqbrowser
大群部分鸡只冠倒冠,萎缩,变白。
视频连接:https://v.qq.com/x/page/k13529te0ly.html?ptag=qqbrowser
大群粪便整体还可以,部分略微有过料,部分浅绿色。
大群零星出现精神萎靡,倒冠,蔫吧鸡。
解剖蔫吧鸡,肝脏出现大家经常见到的青铜肝症状。
解剖蔫吧鸡,肝脏出现大家经常见到的青铜肝症状,胆囊充盈。
解剖腹腔有干酪样物沉积。
解剖腹腔有黄色纤维素性干酪样物沉积,卵泡液化坏死,输卵管萎缩。
结合大群状态及解剖情况:刚入高峰前,各项疫苗免疫到位,各项抗体水平基本无大问题,结合解剖及鸡群具体情况,以及询问养殖场负责人,综合预判:本鸡群主要为霉菌毒素及慢性细菌性疾病综合混感导致。
治疗主要针对霉菌和细菌性疾病综合调治,另外,考虑到这个季节冷应激比较强,需要饲料内需要额外配点抗病毒中药,扶正固本。
这里有两个注意重点:
单纯以病鸡和大群外观,难以判断,需要结合解剖及鸡群实际情况,综合诊断,一般鸡群出现慢性疾病,特别是营养代谢性疾病,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倒冠,冠萎缩,变白等一些列表症,但这个只是以往常规经验,其他疾病感染或者其他因素影响,也会导致冠萎缩倒冠等现象;
青铜肝问题:很多兽医见到,这个是沙门氏菌感染,这个不全对,沙门氏菌会造成育成鸡或者成鸡这种青铜肝,这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沙门氏菌造成的青铜肝问题,肝脏上还会有针尖大白色或者类白色坏死点,做药敏实验,培养时,会长菌;但当霉菌毒素在肝脏蓄积过高时,偶然也会见到青铜肝问题,一般没有白色或者类白色针尖大坏死点,做药敏实验,一般不长菌或者长杂菌;肝脏的绿染,只是一个表症,引起发绿的深层次原因较多,需要辩证看待。
各种霉菌毒素对鸡相应部位的侵害!肾脏侵害!肾脏肿胀坏死!嗉囊毛巾样伪膜! 对肠道和胰腺损伤! 对喙部侵害!对腺胃和肌胃侵害!引起腺肌胃炎!
对生殖系统侵害,鸡冠发白,卵泡萎缩变小,坏死!
附带这个季节,新陈苞米交替季节,新陈苞米在蛋鸡上,容易出现问题:
基本每年秋季新陈玉米交替季节,蛋鸡肠道问题频发,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陈玉米霉变率高,每年到秋季,陈玉米基本都是储存一年以上,这时的玉米,霉变率相对要高一些,其中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含量偏高,对鸡的肝脏,肾脏以及消化系统损伤较大,引起蛋鸡肠道黏膜及上皮破溃脱落,菌群失调,从而形成霉菌性肠炎,导致肠道对饲料内钙磷,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吸收能力降低,从而出现鸡群过料,腹泻,下白皮蛋,软皮蛋,沙皮蛋,蛋重减轻,死逃偏高,体重减轻等症状。
部分地区鸡场,陈玉米不易采购,新玉米上市,未经过一个月以上自然堆积熟化,匆忙使用新玉米,新玉米内抗性淀粉含量高,鸡群肠道自身产相应分解酶不足,肠道吸收压力增大,吸收不良,引起肠道炎性病变,引起鸡群出现比较典型的症状:过料,腹泻,下白皮蛋,软皮蛋,沙皮蛋,蛋种减轻,死逃偏高,体重减轻等症状。
如何正确排毒?建议用龙昌胆汁酸。
霉菌病和霉菌毒素中毒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都是巨大的。霉菌毒素破坏机体的新陈代谢、损害器官、诱发肿瘤、引起家禽死亡和淘汰率增加;霉菌不但直接寄生于家禽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病变和死亡,还能释放霉菌毒素进入到血液中引发霉菌毒素中毒。这些都使得经济损失加大,养殖成本增加,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避免霉菌和霉菌毒素对家禽健康的危害,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基本原则:减少摄入,增加排除。
减少摄入
原料控制:采购质量的控制—水分、杂志,保存环境湿度的控制,饲料房放适量的干石灰。
卫生管理: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喂家禽。有些养殖户由于舍不得,发霉的饲料加一点脱霉剂后继续使用,殊不知脱霉剂的作用是有限的,已经严重霉变的饲料中含有的大量霉菌和霉菌毒素是不能被完全清除的。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垫料要勤换,勤晒太阳。
严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机会。
毒素吸附:添加合适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增加排出
增强肝脏肾脏解毒排毒功能:龙昌胆汁酸。
龙昌胆汁酸,作为一种排泄液,可以有效的清除肝脏内蓄积的毒素,恢复肝脏功能!胆汁酸中的脱氧胆酸,就能有效分解内毒素。脱氧胆酸和熊脱氧胆酸还可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使胆道畅通,消除胆汁淤滞,起到利胆作用。很多药物、重金属、霉菌毒素和其它有害物质亦从胆汁中排出,从而维护动物健康。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