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母沃尔特驱逐舰船首反向设计?
不是进步也不是倒退,是一个性能需求取舍问题。
你觉得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舰首下大上小外形和百年前的老军舰有些相似是复古吗、不是这样的,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产物。
那种上大下小的倾斜式舰首叫飞剪式舰首。这种舰艏由下往上外飘,当舰艏没入水中时,浮力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舰只"埋首"的问题,提高舰只的抗沉性能和在高海况下稳定性。飞剪舰艏把艏部水线处缩窄至近乎刃状,在海上能劈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保证了舰船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转换为高航速。这种船首在帆船时代就已出现,一经问世就受到航海者热捧。
既然飞剪式舰首这么好,为什么早期钢铁军舰舰首大多是垂直于水线甚至向上收缩呢?难道他们不追求高速吗?
北洋海军定远舰
因为那是旧时代痕迹遗存——风帆战舰时代并不总是炮战,经常会发生船体直接接触,于是就有了撞击战术。为此军舰往往在舰首水线位置安装坚固撞角,以求在碰撞中直接破开敌舰船体,致其沉没。
而早期钢铁战舰的设计师是木帆船设计师转变而来,出于历史惯性保留了撞角(实际上早期也还存在接舷战)。而在装置前凸撞角的情况下,舰首外倾会妨碍撞角发挥作用,还容易损害,所以就没有采用飞剪式。
现代海战不再有撞击战术,而对航速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舰首外飘就成了定式——注意,现代军舰首部水线下通常有个突起,那不是撞角,而是球鼻艏,通常用来安装声纳等设备,不能用来撞击。
那么为何猪母要抛弃了常见的飞剪式舰首,反其道而行之呢?它不要高速吗?
不是不要,而是因为它要保证重要的性能——追求极致隐身,要求尽可能取消船体上的突起,为此不惜降低航速和适航性。
武器是一个综合系统,各个分系统各有不同要求。而设计师不可能满足所有部门每一项要求,必须要作出选择,先满足最不可或缺的需求,然后在次要方面取舍妥协。
猪母是美军为了适应新形势战斗需求而开发设计的新武器,因为美海军长期独孤求败,缺少经验教训可以吸取,因此在武器设计上往往会有实验性探索性追求,于是在实践中就表现为追求激进的极端化性能——他们觉得隐身可以压倒一切,就像他们为了F117隐身不惜取消雷达。
但是步子太大扯着蛋了。海战和空战不同,目前海军的核心武器还是航母,主要战斗应该围绕海军航空兵展开。驱逐舰再强也是带刀护卫角色,如果他要保护的对象无法隐身(巨大的飞行甲板不可能隐身),那它自己隐身又有什么价值?
其实这是美军误判了海军发展趋势,他们认为未来将不会有大规模舰队决战,海军的主要任务将是支援登陆作战。他们又觉得军舰携带的“战斧”巡航导弹数量有限,且过于昂贵。于是他们决定在猪母上安装“先进舰炮系统”(AGS),打算依靠这两门射程高达185公里的155毫米炮作为主武器。
结果这门特别高大上的大炮难产,折腾了很久好容易解决了技术难题,却又发现每发炮弹造价竟然高达80万美元!这就非常尴尬了,本来为了省钱,整出来的东西却更氪金?
当然,关键问题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军没想到东方大国经过数十年韬光养晦,终于迎来了爆发期,其海军力量高速增长,使得美国原来想法变得不合时宜——舰炮射程再怎么远也比不过飞机导弹,当对手不可阻挡的进入远洋,再把主力舰迫近到海岸线会是好主意吗?
结果是猪母计划中止,建完三艘以后余下计划取消,老老实实回去造伯克3,为舰队决战准备。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