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把主板设计成双CPU的呢?
文/小伊评科技
给大家举一个形象的例子:
有一张试卷,上面有一百道涉及非常复杂且高深的高等数学的题目,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是100个普通人的做题速度快呢,还是一个韦神做题速度快呢?反正,如果是我,就算一万个我也抵不上韦神一个人。
这就是单核和多核性能的差别。
有些时候核心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当年联发科曾经推出过一款历史是首款搭载10核心CPU的SOC——联发科X20,结果呢?不一样被高通吊着打么?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到目前为止都只有6颗核心,不一样吊打高通的八核心CPU么?
请记住,在民用领域,单核性能的重要性要高于多核性能,对于用户的体验影响是比较大的,多核心的应用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在多线程操作上。
因为有些任务,只能交由单线程来做,举个例子,假设现在计算机要处理一道数据计算题——“1+2*3+4”,那么就要求处理器必须要按照顺序,先计算“2*3”的值,然后根据上一步的计算结果再计算“1+6的值”,然后再根据上一步的计算结果,再计算“7+4”的值,到此才能得到用户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单线程任务来说,下一步的操作必须依赖于上一步的结果才能执行,这样的任务就是逻辑任务,而这样的任务显然无法被产分成同时进行的任务?难道要让一个核心去计算2*3,然后再让另两个核心去计算1+2和3+4么?显然是不行的,这会造成数据混乱。只能依赖于单线程去处理。
由于CPU需要很强的通用性来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同时又需要逻辑判断又会引入大量的分支跳转和中断的处理,对于CPU这种载体来说,单核性能才是能够起决定性因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用户所进行的每一步操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单线程任务,他会对于CPU的单核心性能有更高的要求,而用户对于打开速度的快慢也只会聚焦在单次任务上。而且现阶段,很多软件,游戏引擎等等对于多核的优化都是比较差的。
所以,即使是使用两颗CPU并行,本质上也只是提高了CPU的多线程处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这台电脑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但是对于单核性能是没有本质性的提升的,处理单一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变化,那么如果一个用户对于多线程任务根本没有任何需求,这样的提升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举个例子:就拿游戏体验来说,游戏里的帧数的高低更多的是依赖于CPU单核性能的高低(当然了现在很多游戏也加入了对多核心的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优化得很好),而不是多核性能。除非一个用户同时打开N个游戏,这个时候才会同时考验多核和单核性能。但是大家想一想,谁会同时打开多个游戏呢?这根本就是一个伪需求,CPU吃不吃得消不知道,内存是一定吃不消了。而普通的打开多窗口等任务,普通的CPU就已经可以完美兼顾了,根本用不着上两颗CPU。
另外还有成本的问题,买两颗CPU需要多花费两倍的钱,而且提升的还只是多核性能,并且受制于电路传输的限制,还无法做到1+1=2得效果,并且,双CPU得主板得价格肯定是要高于单CPU主板的,那么买两块6核心 12线程得i5 10400F真的有比买一块8核心16线程得i7 11700F更具性价比么?
CPU不是显卡,显卡的SLI交火确实可以大幅提升单体性能,用户体验提升明显,但是CPU并联的性能提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感知不明显。
支持多路CPU的主板是广泛存在的
另外,也说一点,支持放置两颗CPU的主板本身就是存在的,甚至还有支持4路CPU的主板存在的,如下图所示,但是这些主板更多的是用在服务器上而不是个人电脑上,因为服务器由于要处理大量的多线程任务,需要大量的吞吐量,所以就需要大量的CPU进行串联来实现,多路主板也就应运而生了。
对于手机等手持设备还需要考虑空间和功耗的问题
至于对于手机等手持设备来说,还需要考虑散热和空间的问题,iPhone13ProMAX配备一个A15芯片加上一个X60基带,重量就已经达到了238g,如果再给放一个A15处理器,哪重量不得突破300g?而且双CPU必然会带来能效比的损失,功耗大增,这样的手机你会用么?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