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曾经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全称其实是“科学幻想小说”,其定义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即以科学为前提,来设想未来理论上可能实现的东西,而并非毫无根据、天马行空的幻想。因此,曾经在科幻小说中,人们认为遥不可及的东西,很多都在后来变成了现实,简单举几个例子。
1、地球同步卫星。被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之一的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曾于1945年在《无线电世界》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球外的转播》的文章,其中详细描写了可将广播和电视信号传播到全世界的远程通信的地球同步卫星系统。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简直就是妄想,即使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从业人员,也对此设想表示了怀疑。然而,仅仅20年后,人们便真的发射了名为“晨鸟”的地球同步卫星,而他在文章中提到的长途电话和卫星电视同样变成了现实。于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也被命名为了“克拉克轨道”。
2、万维网。还是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杰作,曾于1964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拨F字找弗兰克斯坦》,其中讲述的是,由于地球上的电信网日趋复杂,最终发展到了与人脑结构的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结果这些电脑最终通过网络互联,形成了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超级大脑,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另类的生命。1997年,“World Wide Web”的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灵感正是来源于克拉克的这篇小说,并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做到小说中的全部,但仅仅实现前半部分,便已经改变了世界。
3、潜水艇。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之一、“科学时代预言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在1869年开始连载小说《海底两万里》,其中描写了一艘被称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又译诺第留斯号)。要知道,虽然这本书出现之前,潜水艇便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但当时的潜艇与现在的潜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其主要采取人力驱动。正是受到《海底两万里》的启发,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才于1894年造出了名为“亚古尔英雄号”的潜艇,其中增加了压载舱、驾驶室、潜望镜等现代潜艇的标配设施,并最终于1898年成功下海航行,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为了纪念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1951年12月美国海军部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命名为了“鹦鹉螺号”。
4、直升机。还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杰作,他于1886年在《辩论报》上发表了科幻小说《征服者罗比尔》,其中描述了一种能够直上直下的飞行器。现代直升机的发明者,俄罗斯著名的飞机和直升机设计师埃格·伊万诺维其·西科斯基,受小说的启发,在12岁的时候便成功制作了一个橡皮筋动力的直升机,并最终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成功设计了现代直升机的常用设计形式,并实现了第一次具有单旋翼带尾桨布局的直升机飞行。
5、原子能。英国科学小说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其在科幻小说《解放全世界》中,其中成功地预言了核能以及核连锁反应的概念,并设想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利用清洁高效的原子能发动机带来的美好生活,但由于政府管理和教育没有跟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最终于50年代末爆发世界大战。美籍匈牙利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于1932年阅读了该书,并从其中获得灵感,于1933年构思了核连锁反应的想法,又于1934年申请到了以中子为基础的核反应堆专利。
6、信用卡。美国小说作家爱德华·贝拉米,在1888年创作了科幻小说《回顾》,讲述的是一位波斯尼亚青年在沉睡了113年之后,在2000年醒过来,发现理想的社会主义已经建立,其中便提到了“信用卡”(Credit Card)一词,并提出了可以用它来代替现金支付的概念。这个在当年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却最终得以实现。上世纪二十年代,真正用于现实的信用卡得以发明,并最终于五十年代投入使用。
7、虚拟现实。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于1992年发表了小说《雪崩》,其中讲述了一名天生的黑客和武士兼披萨饼快递员Hiro Protagonist,成为制服威胁到虚拟现实的雪崩病毒的故事。里面提到了一个叫做Metaverse的三维虚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面,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的形象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结果七年之后,线上虚拟社区第二人生(Second Life)便被发明了出来,而其发明者菲利普·罗斯戴尔表示,正是小说给了自己无穷的灵感。
以上便是我所知道的从科幻走进现实的七个发明,其实这类发明并不少,有个叫做“technovelgy.com”的网站,其中便在不断收录科幻作品中出现的物品,其中不少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