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识别技术的安全问题如何保证?
人脸识别确实是安全圈的一大问题,之前zao已经被工信部约谈了。
使用者只要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即可将本人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置换。既可以自己过明星瘾,又可与心爱偶像“同框”出演,大量年轻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网络,“换脸”娱乐。
这种新鲜的体验,让这款软件短短两天内位列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和娱乐榜双第一。不过,随着换脸软件火爆网络,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大,涉及隐私、数据安全、版权等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款“换脸”软件是如何“zao”起来的。
换脸软件“火爆” 背后风险知几分?
这款软件的标语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该软件使用AI技术,将用户所上传的照片,置入平台上用户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换脸。在软件火爆之余,也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隐私泄露的担忧。由于换脸时需要进行眨眼、抬头等各种验证,这与刷脸支付时采集的脸部信息类似,同时注册平台需要手机号码,不少用户担心相关数据被泄露会引发问题。人脸作为生物识别信息,很多时候已经成为我们重要资产的密码,作为一个需要上传人脸数据的应用,该如何规范使用?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亟待解决。
换脸App火爆 背后隐忧多
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换脸”这个技术,盗取了你换脸的这些信息,包括你的个人信息,一旦匹配成功,轻则是精准诈骗,重则有可能你的账号、密码洞开 。
如今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录App功能。“刷脸”支付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钱”也将面临莫大风险。
“ZAO”用户协议内容受质疑。
根据“ZAO”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最新消息:工信部约谈相关负责人
随后,针对媒体公开报道和用户曝光的“ZAO”App用户隐私协议不规范,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询约谈:
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依法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规范协议条款,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法律责任,认真做好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等工作。
法律专家:过度收集信息是通病 监管应发力
今年2月,国内某面部识别公司的数据库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数百万条个人信息被泄露;8月,欧洲一家公司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这些都使得公众面部信息被滥用风险增大。如今,一些经营者过度收集个人用户信息成了通病,个人隐私安全如何才能得到更好保护?
而跳出这个应用来看,国内现在很多的应用,索要用户信息和索要用户隐私肖像等情况野蛮。这是在过度地搜集信息。
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是正当、合法和必要性的这个原则来收集信息。监管部门也必须要出手,针对这些不法的或者说过度搜集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要及时地予以制止和进行规范,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些用户协议里面,大量在侵犯着用户权利的或者说隐私的这些情况,这些条款,相关部门应该极力地进行清除。
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让我们暴露在公众之下,专门靠技术保护隐私越来越不可能了,只能通过法律、制度加强,因此有关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立法应不断增加。同时,消费者在使用全新技术的时候,应当注重自己的信息安全,应当有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不过,这是好的开始,我国未来法律越来越健全,不法分子“捡漏”的机会将越来越低。亿赛通也将继续专注数据安全领域,为国家、企业、个人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