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把劳斯莱斯路虎宾利等汽车品牌都卖给外国了呢?
第一个故事叫----铁娘子撒切尔
在铁娘子撒切尔回忆录《唐人街岁月》中,撒切尔有提到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她一直想扶持英国汽车工业发展并想引进本田公司进行合作,虽然最终失败了。
撒切尔是目前英国汽车工业现状的关键人物。
英国汽车的衰落我也同意网络上的分析,是因为英国是一个注重手工制造、造型设计、选材苛刻的国家,这样的国家设计可以,造车难免有些跟不上潮流。
随着商品化、流水线化、电子化的汽车企业逐渐发展,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汽车企业都在冲击着英国汽车。
英国汽车在成本、创新以及产量上难以跟上脚步,所以衰落在所难免,这是其一。
其二,英国在撒切尔上台之前采用了保姆政策,利用政府设置的高关税来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这就使得英国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其三,英国在70年代左右劳资关系十分紧张,国内频频罢工,导致生产产量一直上不去,国内工业发展人浮于事。
其四,英国起初的公司管理过于复杂化,往往最终的决策者是一个集体,董事会集体,往往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真正的管理者不能做到令出必行。
其五,英国汽车公司并没有足够多类型的轿车推出,市面上的热销车型不多,这样就暴露了英国汽车企业制造能力的不足,可以说制造能力过剩,产品线不足。
以上五点是我瞎总结的,个人感觉大体是靠谱的。在撒切尔上台之后,一切就都变了,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撒切尔上台之前的汽车格局。
英国汽车也算是汽车诞生的发源地,这里紧挨着德国---第一个发明汽车的国家,法国---第一个[发明]汽车的国家,生产汽车的年份比福特差不到哪去。
在汽车刚兴起的一段时间里,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说熠熠生辉,诞生了很多老字号品牌。
在60年代左右,政府的主导下英国汽车组建了类似于联盟的组织---英国利兰公司,这是一家由英国汽车公司、捷豹、利兰、罗孚等合并,目的是为了应对日系车的强势以及自身的萎缩。
这一举措取得过成功,在刚开始的几年,产量一度上扬但好景不长到了80年代,利兰汽车公司就濒临倒闭了,这时候英国政府(撒切尔已经上台)收购了利兰汽车。
在收购了之后,受到国内支持保护的要求,英国政府为利兰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援助,但是最终这家庞大的公司并没有盈利也没有成功,撒切尔终于绝对放弃利兰国有,准备私有。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了。
撒切尔是热衷保留捷豹的,但是最终也售与了福特,萨博售予了通用。
1994年,罗孚集团被宝马集团收购,由于宝马也无力让罗孚起死回生最终罗孚破产,南汽获得了MG和罗孚两个技术平台,随后南汽被上汽收购,上汽推出了荣威和MG轿车。
英国汽车品牌在撒切尔夫人手里卖出去了,很多人都指责撒切尔让英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实撒切尔在那个时代做出的这项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英国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被瓦解反而越发的成功,虽然现在英国汽车品牌均被售卖但是研发与设计中心均在英国,培养了英国很多汽车人才,而制造等缺失方面有了全球市场的指导,英国也受益匪浅。
撒切尔夫人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豪华车布局,否则美国福特的林肯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第二个故事:消失的英国品牌罗孚
凯旋 Triumph
奥斯丁:Austin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