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这是由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人读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本身的文化素质,比如说我是初中毕业生的文化素质,那我当然只会选择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因为我也只能读懂这样的网络小说。你叫我去看《红楼梦》,我肯定看不懂,更别提《四书五经》这样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了。
相反,对于那些文化素质高的人来说,他可能看了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会觉得很弱智,行文拙劣,逻辑混乱,胡编乱造,看了会索然无味,会觉得完全是在浪费生命。这些文化素质高的人,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业而选择看那些比较有深度的书。
这就好比一个小学文化素质的人听郭德纲、岳云鹏的相声能乐得哈哈大笑,如果要他去看莎士比亚舞台剧估计就得打瞌睡了。
所以,很多人喜欢看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而不看名著,这是由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决定的选择,这是客观原因。
第二,这是由他们各自的兴趣喜好决定的如果撇开上述第一个客观原因,假如同等文化素质的人,他们的阅读喜好和兴趣也各有不同。
比如同样大学中文本科毕业的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可能就各有不同,甚至差异很大。
比如,有的人就可能喜欢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他们觉得这种武侠小说不仅有一定的文史知识,有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还能满足自己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一种心理补偿。甚至因此能让读者沉浸于一种自我幻想之中而获得快乐。
但有的人则认为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纯粹是无聊的消遣,毫无营养价值,完全是游戏人生、误人子弟,会把人带到沟里去,会因此对现实世界产生脱离实际的幻想,让人感觉很幼稚。比如李敖就曾经痛批金庸的武侠小说,把金庸的武侠小说贬得一文不值。
其实,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完全就是由各自的兴趣和喜好决定的。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第三,这是由于网络小说更有解压的作用除了以上两个原因,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社会地位高低,社会地位贵贱,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深感压力巨大,生存不易。这种生存压力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工作,或者说事业,在白天的工作时间中,必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这才有安身立命之本,才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
但是,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不是永动机,更不是钢铁铸成的,再能干的人,事业再成功的人,每天回到家里,都希望得到很好的休息,以此缓解白天工作带来的压力。
那么,在这个时候,看网络小说显然比看名著更能解压。毕竟,网络小说基本上可以不带脑子看,而名著就不一样了,心不在焉的状态根本看不了名著。如果需要休息的时候,还要费脑子来看名著,那我情愿把名著丢一边去。
第四,这是由人的贪图享乐的天性决定的除了以上三个原因,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宁愿选择看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也不愿意看名著,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这是由人的贪图安逸的天性决定的。
我为什么会有这么个看法呢?灵感来自于北宋著名的昏君宋徽宗。
话说宋徽宗即位之初,俨然一副励精图治有为之君的气势:一是在对民怨沸腾的奸臣采取贬斥、放逐等方式进行打压的同时,大量任用正义直言的忠良之士。二是下诏让士庶臣僚直言指责时弊,有过则改。三是革除积弊、注重节俭。一时之间,朝廷政治清明、府库充盈。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循规蹈矩,压抑着内心喜好,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无休无止又枯燥无味的治国理政中去。贪图享乐的天性和日夜操劳的现实桎梏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身为皇帝的赵佶在二者之中经过一段摇摆和斗争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贪图享乐。
拿读书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读名著就类似于做明君,是件苦差事;而读网络小说就相当于做昏君,身心愉悦。相信大多数人骨子里还是喜欢做昏君,而不是做明君。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