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下的办公软件不如Windows好用?
这就是个预设立场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Mac办公软件是不是真的不如windows好用。我认为持有这种想法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接触很多年Windows之后转换为Mac的用户,但这并不表示Mac不如windows好用,事实上Mac一般都被视作高效率办公工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Mac没有Windows好用”的论调呢?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Windows系统用户量远大于Mac。
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苹果笔记本用户也没有我们想象的多,毕竟价格昂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对电脑的需求都很基础,所以性价比更高的windows电脑反而是首选。在中国,Windows用户相比Mac用户更存在数量级上的巨大差距(Windows用户远大于Mac用户),在工商业等各领域,Windows系统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
这种差距的直接体现就是人们普遍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对Windows的各种操作习惯以及系统特性表现出了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一般会随着使用Windows的时长而加深,那么当乍一接触Mac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
同时因为用户差异,适配Windows的应用数量要远大于Mac,丰富并且免费,用一个词语来说就叫“丰俭由人”,但是Mac相对来说因为较为克制的应用策略,从而能够呈现出的应用数量相对较少,选择范围也相对较小。
对于Windows深度用户来说,乍一接触就难免感觉Mac系统非常“简陋”。
反映到办公上,因为中国商业环境中Windows是绝对主流,那么各类软件自然以Windows软件为适配优先选项,同时很多软件并没有相对应的Mac版本,这种现象就导致在日常办公中,Mac存在不支持相应软件的风险。
第二,先入为主。
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人使用电脑上网,都是先接触Windows,后接触Mac系统,甚至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很少接触Mac系统。
从操作上手难度上来说,Windows实际上跟Mac并不存在什么区别,甚至对于日常办公来说,Mac系统的操作逻辑要优于Windows。但是因为先学会了Windows系统,并且进行了高度的适应,那么再接触Mac,就必然会因为要重新建立操作逻辑而增加学习成本。
举个例子来说,这就像我们学语言,汉语从小接触,潜移默化中就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在非常熟悉汉语后又去接触外语,比如说英语,那么你就要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新的语言体系,掌握这个语言体系最大的难度不在于这个语言本身,而在于汉语语言体系的学习逻辑——所以说先入为主是很多人乍一接触Mac后不适应的另一大原因。
说完以上两点,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很多人推崇Mac来办公?这就好比王境泽的“真香定律”,刚开始因为极度不适应Mac的操作,很多软件都收费,所以感觉Mac除了硬件好看似乎没啥优点。但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个开始,随着对交互逻辑的熟悉,对苹果软件的了解加深,很多人会逐渐认识到Mac的优秀之处。
在这里不多鳌述Mac的优势,仅就办公来做一个说明。
Office三件套在两种操作系统下几乎没有什么产品上的差别,较大的差别还在系统交互逻辑上,这一点Mac优势较大,但它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主要就是熟悉操作习惯)。而如果你使用Mac时间较长,就会发现Mac在办公领域又有非常丰富且强大的软件资源。
举个例子,比如说视频剪辑软件。绝大多数人都知道Adobe的Pr和AE是专业软件,Windows上视频剪辑类专业软件也基本上都来自Adobe。但是如果集合所有视频剪辑软件,那么排在视频剪辑类软件排行榜榜首的,可能是一个叫Final Cut pro的软件(FCPX,是final cut pro X的缩写) ,这款软件是欧美设计师、摄影师和剪辑师们的首选。
除了软件本身的优秀之外,Mac系统打造的交互设计标准至关重要。很多人对Mac系统上的软件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价——“条理分明,效率高”。这是Windows跟Mac最大的区别所在。
Mac的这种简约逻辑体现在各方面,从硬件设计到系统设计,再到软件标准上,再到操作习惯上,所以相比Windows,你不需要担心多任务情况下窗口密集造成的混乱,也不需要担心后台拥挤。只要掌握基础的操作,会发现Mac用起来非常省时间。
在我看来,办公的最大需求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事情”,而很显然,Mac比Windows更有优势。
这也是苹果电脑能卖上价钱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大家好,我是好人长安君。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一下我。后续我将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谢谢。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