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店10岁儿童不雅事情?
所谓的不雅事件,其实就是发生在5月21日的上海七宝万科西西弗里书店内,5岁的女孩跟着母亲去书店,在书店中女孩被边上的10岁男孩要求一起玩耍,结果被小男孩引导被猥亵的事件。
事情的整个过程就是在女孩和男孩一起玩的时候,起初两人还一起看书,后来男孩试图诱骗女孩跟他去男厕所,见到女孩没上当之后,改为将其哄道书店偏僻的角落,连哄带骗的将5岁的小女孩的内裤脱掉暴露私处,让其任意“玩耍”,后又教唆女孩舔他的下体。
事后当女孩的母亲找到女孩的时候,发现衣服凌乱不堪询问下才勉强得知一些,为了确认事情的经过,调取监控之下才发现如此不堪入目的事情。
事后女孩的母亲找到男孩的妈妈,理论一番之后得到的答复,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在视频的证据之前男孩的妈妈居然不仅不道歉,相反称女孩是自愿的,自己的孩子又没有强迫她,就算警察来查也不怕,撂下一句话“阿拉是上海本地人”。
许多人看到这里估计也都会和我一样,对于这种事情是瞠目结舌。既不敢相信十岁的男孩能干出这种事情,又对于男孩妈妈的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式感到气愤,更为女孩的遭遇而感到惋惜,那么究竟如何看待这事呢?
男孩妈妈令人发指的回答,可见其家庭素养之低在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不管男孩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女孩自愿,这都是非常令人尴尬的事情,我想双方都不愿意看到,可是毕竟男孩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当事人的家长,更应该积极的帮助孩子来解决问题,承担监护人的责任。而不是强词夺理的一味胡搅蛮缠,主动推卸责任给女孩,这根本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该做的。
当然通过男孩妈妈的处理问题的言语,也能看出之所以能教出这样的孩子,平时的家庭教育是有多么的不堪,素质有多么的低下。却不知道如此的袒护不但不能正确的教育孩子,更是忽略了自己孩子已经走上了成长的歧途。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与你是上海人根本就没有关系,只和你是不是会毁掉孩子有关。
家庭对于性教育的缺失,导致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本次事件的主角,十岁的男孩和五岁的女孩,虽然都是未成年人,但是都已经属于对于事情有基本的认识的儿童,之所以能够发生这种不雅的事情,真正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对于儿童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双方的家长都忽视了应有的性教育,才是导致此事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男孩的超前性意识,肯定是由于平时接触到了某方面的内容,否则一个十岁左右的儿童怎么会做出如此之事。要么是父母平时没有避讳此事,要么就是看到了不雅的视频之类的。另外一方面,女孩对于自己的性保护意识的缺失,也是造成这种事情的原因之一。男女孩子的家长都忽略了对于性的正确教育,才会导致男孩做出出格的事情,女孩被诱骗被猥亵。
中国家长对于儿童性教育的隐晦,导致了儿童性方面成长的缺失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性教育都会讳莫如深,即使到了21世纪,很多人也认为未成年的儿童能懂得什么,就是小孩子间的过家家,对于如何正确的引导的性教育觉得对孩子还是羞于启齿。其实现代的教育观点认为,对于儿童的性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远离性危险,更关乎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长,更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性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孩子知道和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正如此次事件中的男孩,已经逐步迈向青少年了,对于性的观念早已经过了懵懂无知的年纪,性观念早已开始逐步形成了,家长这个时候对于性方面的教育完全没有,任由孩子学习到一些不良的性行为,这是非常可怕的,甚至都无法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女孩虽然是受害者,虽然年龄更小,但是毕竟也是快读书了的年纪,父母还没有对女孩子教育自己的身体什么地方是不能被人碰触的,作为女孩子对身体要有起码的保护意识。女孩全程被男孩教唆,说明她根本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这难道不可怕吗?对于一个即将进入小学的女孩,此方面的知识一片空白,根本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家长对其知错不教虽然这个男孩做出来令人发指的恶心行为,但是毕竟还是孩子,还是可以去教育的可以去纠正的,远不至于成年之后的无法换回。此时家长能够约束教育他,可能他还能变好,家长能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他的行为带来了多大的不好后果,而不是信口雌黄的替其辩解。不但不教育规劝他,纠正他的不良行为,甚至惩罚他,还如此蛮横的维护他,是想日后这样的孩子还会害怕什么,还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
前段时间有个从楼上扔墨水的孩子,导致楼下所有的住户晒的衣服都被墨水染上了。这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犯错之后,登门道歉并负责清洗干净所有的衣物,他们没有逃避问题,没有因为孩子小无需担责而辩解,他们用实际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做出了错误的事情就要承担后果,就要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正确的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有主动的担当,才能赢得别人的谅解。所以,不怕孩子犯错,而是怕犯错之后知错还不教导。
正如在这件事情当中,由于是未成年的儿童,是不用承担法律后果的,我想这也是这犯错孩子家长嚣张的原因,如此三观不正的家长肯定也是教导不出好孩子的,这样的孩子家庭不教育,就只能最终被社会教育。
Copyright ©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5-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19765号
广州京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